德国道尼尔Dornier Do 217轰炸机
在正常的设计演变过程中,人们认识到,经过设计上的折衷,多尼尔Do 17充其量只能在德国空军服役三到四年,而在1937年,当该机进入作战单位时,制造商提出了一个稍大的专用开发项目,即多尼尔Do 217。
在正常的设计演变过程中,人们认识到,经过设计上的折衷,多尼尔Do 17充其量只能在德国空军服役三到四年,而在1937年,当该机进入作战单位时,制造商提出了一个稍大的专用开发项目,即多尼尔Do 217。
书接上回,上期讲述了在日军投降前,英美海军航空兵对日军吴港进行的最后一次轰炸,彻底将这个日军最大军港炸成了废墟。本期将讲述在日本举国投降前,美军陆海航空兵对日本各地目标的最后一系列大型轰炸行动……
5月24日,央视又公布了一个重大消息,公开介绍了一款全新的隐身型战机,此消息一经播出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毕竟这架新战机的出现可是严重“威胁”这轰-20的地位,那么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这架波音B-17G,隶属于第447联队的第711中队,驻扎在Rattlesden空军基地。炫目的机头艺术成为了美国陆军航空队的特色,以女性为主题的艺术总是能得到很好的表现。这与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对机头艺术的实际禁止形成鲜明对比。
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首次展示其三型轰炸机、战斗机、异型机编队飞越迈阿密海滩画面 ,有隐形轰炸机B2、B1~B、B52H,还有F22、F15E、A~10.F16等护航。
美国将军比利-米切尔曾预言,大量的重型轰炸机可以单独赢得一场战争。他的想法在被转化为飞机方面进展缓慢, 但最终强大的新式重型轰炸机飞上了天空。当敌人开始摧毁对方的家园时,伟大的戏剧性事件展开了。
伊留申伊尔-4与Heinkel He 111大致同级,首次实战是在与芬兰的冬季战争中。它是苏联第一种空袭柏林的轰炸机,并一直服役到战争的最后几个月,当时它被降级为滑翔机牵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战略轰炸力量的核心是由波音公司制造的各型轰炸机。早在日本空军袭击珍珠港之前,B-17型轰炸机便已列装部队,该机被称为“飞行堡垒”。从1943年起,B-29“超级堡垒”也开始投入实战行动。
尽管第21轰炸机司令部部署到马里亚纳群岛才不过两个月,但是作为前第20航空队参谋长,现任指挥官汉赛尔对阿诺德寄予B-29部队的殷切期望了然于胸。至此为止,B-29对日轰炸还基本上依然乏善可陈。虽然有很多客观理由可以为汉赛尔开脱,但是这些理由能让阿诺德理解、并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钢铁洪流中,德国亨克尔公司的He 177"狮鹫"重型轰炸机犹如一只被锁链束缚的火凤凰,承载着第三帝国战略轰炸的野望,却最终在技术与现实的夹缝中折翼。
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的工程师巴恩斯·沃利斯(Barnes Wallis)是一位传奇设计师,他在战后担任维克斯公司的首席设计师,他最著名的杰作是在二战中袭击德国鲁尔水坝的“跳弹”。但其最大的贡献其实是和维克斯的另一位首席工程师雷克斯·皮尔森(Reginald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天上飞的飞机还都是木头架子加帆布拼起来的"空中脆皮"。飞行员们连降落伞都没有,腰里别把手枪就敢上天。
自从轰炸机诞生以来,它最有效的自卫武器莫过于机身各处安设的防御机枪和机炮。在增压座舱得到应用前,轰炸机的机枪手在高空中必须暴露在高寒低压的大气中作战,即便装备上笨重的电热作战服和氧气面罩,依然很难逃脱寒冷的侵袭,作战效率受到严重影响。有时候,机枪手被冻得仅仅能
在航空发展史上,纳粹德国的诸多实验性飞行器总能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想。其中,容克斯Ju 287喷气轰炸机堪称二战时期最具颠覆性的航空设计之一。这款诞生于1944年的实验性中远程多引擎喷气重型战术轰炸机,以其独特的前掠翼布局和喷气推进技术,在航空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
B-29机体采用从1930年代便开始应用的全金属半硬壳成型-承力结构,大量应用应力蒙皮、24ST铝合金压制的纵梁以及环形框架。除了极少例外,机身结构和蒙皮的结合一律采用平头铆钉。
中国的“九天”无人机自去年在珠海航展上亮相以来,便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根据多家媒体的报道,“九天”无人机即将首飞,预计今年6月底完成这一计划。其独特的蜂群母舰概念,尤其是其巨大的身躯和异构蜂巢任务舱,能够携带大量无人机,仿佛将航空母舰的概念搬到
美国《空天军杂志》援引飞行跟踪数据刊文称,美国向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岛基地调派了数架B-52战略轰炸机。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威胁说,如果美国和伊朗不能签署核计划协议,就要进行“前所未见的轰炸”。《华尔街日报》3月末曾报道称,在以色列不断遭到
“你说他们走了,我们就能过安生日子了?”1979年3月5日的谅山街头,满脸尘土的越军上士阮文雄踢开半截烧焦的木梁,对着蹲在瓦砾堆里的战友苦笑。不远处传来工兵排雷的闷响,硝烟裹着晨雾笼罩着这座曾拥有二十万人口的城市,只剩三座混凝土水塔孤零零地杵在地平线上。
1963年夏,西伯利亚荒原的强风卷起阵阵黄沙,莫斯科郊外第51特种设计局内,苏霍伊正面对一叠来自克里姆林宫的绝密文件。图纸上的飞行器造型颠覆传统——三角翼布局融合可下垂式机头,钛合金蒙皮在灯光下泛着冷冽蓝光。这个代号"100工程"的项目,即将催生出人类航空史上
要说美国的空中力量,那可是二战后全球一霸的象征。从B-29扔原子弹开始,到冷战时期B-52铺天盖地的轰炸,再到B-2隐身轰炸机横空出世,美国的轰炸机部队一直是对手的噩梦。